将信息和网络等相关概念和技术放到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会影响专业人才的适应性,而且还会影响博物馆未来的生存。虽然20世纪90年代博物馆已经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博物馆的专业人员,他们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能够组织、管理和利用博物馆中的信息资源,但实际人员数量并不多,远远不及博物馆的实际需求。因此,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始了自身的调整。一些大学专门设置了博物馆信息学相关的,用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信息研究系开设的博物馆信息学课程,主要讲解博物馆的信息组织和检索、博物馆处理的信息需求和参观者的信息需求。弗洛里达州立大学博物馆学专业专门为开设了博物馆信息学课程,主要讲授技术革新如何影响博物馆、博物馆中的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塑造博物馆环境等。[14]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也开设了博物馆信息学课程[15],主要讲解博物馆信息的组织、获取,探寻信息技术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涉及信息存储和管理系统、数据共享、数字、虚拟博物馆、交互展示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育和信息研究研究生院在信息研究专业设有博物馆信息学课程,主要讲解博物馆中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信息需求和行为、对藏品进行登记和建档的理论和技术、组织和管理藏品记录方法以及创建的理论和方法。哈佛进修学校在博物馆学专业中开设了一门“用技术支撑非营利性任务”(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 nonprofit m ission)的课程[16],主要讲解博物馆信息系统,基于任务的数据库和网站的使用,社交媒体如何应用于宣传、教育和处理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等。大学与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博物馆专业的本科生课程专门讲授视觉、藏品的、网络的传播应用等。[17]我国的与博物馆学系在博物馆方向的专业教学中加入了博物馆信息化、信息博物馆学研究等课程,主要讲解博物馆信息的特点、信息的管理以及利用等相关问题。的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在博物馆方向的专业教学中加入了数字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专题研究等课程,主要讲解数字博物馆的概念、信息管理特点、建设内容和相关技术,以及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传播和利用等。一些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博物馆学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开始考虑加入技术学习的内容,在博物馆学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教学外提供了1~2门与技术相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与信息组织、管理和网络开发等相关的技术。这些课程的实施往往通过学生选修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等的相关课程来实现,如博物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一门计算机科学系的网络课程来了解网络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服务于博物馆的网络建设。一些博物馆学教育项目与校外的技术培训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加入工作团队学习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并从中获得实践经验。以上跨系课程学习和与公司进行合作培养的模式都是良好的开端,能够为学生提供日常学习难以顾及的技能培养。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下,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考虑,如博物馆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已经包含到了培训课程中、博物馆专业的学生是否可以从别的学科中扩展对博物馆外延的理解等。
因新技术、新媒体的涌入,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具体的事务都在朝更加精细化、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用技能才能适应博物馆发展中的变化,持续关注博物馆与、信息管理、网络和移动媒体等方面的话题。传统的集中完成博物馆学的专业学习后,继而开始从事博物馆的具体事务不再进行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需要教育和培训机构为博物馆在职人员以及博物馆专业的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结合博物馆现行发展或未来发展情况、资源配置情况、实际馆内外需求等来制订和安排,在具体实现上需要聚合长期学习和短期学习、馆内学习和馆外学习、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一些培训机构正在增加的数量以拓展对博物馆在职人员或相关领域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聘请机构外的专家、学者进行课程讲解。其他一些培训项目也开始将加入到培训体系中,利用网络扩大受教育面,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组织师生交流和讨论。这种直接将网络技术引入到学习环境的学习模式不仅整合了学习资源,同时也为博物馆专业培训人员提供了共同合作的平台。除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养博物馆专业人才外,许多机构还为学习者,特别是在校学生或刚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实践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这些机构与当地的博物馆合作,让学习者进馆实习,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直接接触博物馆的具体业务。学习者通过参与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能够了解到第一手资料,有理论知识层面的内容,也有实用技术层面的内容。这种场馆内的实习,可以让学习者充分掌握现实需求状况,明确其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学习针对性更强。
作为美国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联合组织,史密森学会提供了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资料,包括美国本土学位培养的学校信息、项目和培训指南等,此外它还提供了博物馆学的参考书目和与博物馆相关的一些机构信息等。史密森学会每年还特意推出以g.brown goode[18]命名的史密森教育系列讲座,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如2010年的讲座主题是“web 2.0如何改变博物馆工作的实质”[19]和“公众科学”[20]。
2010年11月12日,国际博协第22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国际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的决议》,即在中国建立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re for m useum studies,icom‐itc)[21]。2013年1月,中国博物馆协会与签署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委托合作框架协议,由故宫博物院负责培训中心的具体运行和管理。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的目标是:研究并集合世界不同地区关于博物馆发展研究的学术动态;促进不同文化及区域博物馆情境中参与社区文化事务的模式;基于区域及国际合作促成能力建设项目,在推进博物馆及专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使所有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特别是来自低经济指标国家的会员能够参与所有项目活动。[22]icom‐itc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培训班。2013年秋季班和2014年春季班的培训主题分别是“博物馆管理”和“博物馆藏品”,共招收了国内外学员62名,授课专家是来自中国、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地的博物馆专家。[23]2014年秋季班的培训主题是“博物馆教育与观众学习”,共有21个国家的36名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参加。三期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专家与学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博物馆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名词解析
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金属、陶瓷、玻璃等无机质地藏品试样的分析。
x射线荧光分析法:又称x射线次级发射光谱分析法,利用原级x射线光子或其他微观粒子激发待测物质中的原子,使之产生次级的特征x射线(x光荧光)而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态研究的方法。目前它只能对物体表面20微米进行浅层分析,如瓷釉元素含量的测定、锈层元素成份的测定。
x射线衍射分析法:是利用形成的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是测定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对金属、陶瓷等藏品和无机颜料结构的确定有效,能准确、快速地区分矿物和非晶物质。
电子显微微区分析:又称电子探针,用聚焦的电子流集中激发样品1微米大小的区域,引起原子激发并发射出x射线,通过对x射线波长和强度的定量测定,可获得物质化学成分的结果。此法可适用于陶器、石器和金属等的表层分析。
放射性碳素测定法: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主要用于测定藏品中木器、竹器、牙骨、贝壳、纸张、、生物标本等含碳的年代。一般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
国际博物馆协会人员培训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 s‐international comm ittee for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icom‐ictop):1969年成立,目的在于为所有工作在博物馆和相关领域的人员及学生提供各种教育和培训,使其达到合适的标准。自成立以来,其已经为博物馆界的人员发展和机构建设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
【注释】
[1]中文名为水晶报表,是一款专门用于设计和制作报表的,它提供了创建复杂或专用的报表所需的整套工具,目前是业内最为强大和完善的报表制作软件。
[2]icom‐ictop.icom curricula guidelines for m useu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2014‐03‐28].http://museumstudies.si.edu/icom‐ictop/dev.htm.
[3]icom‐ictop.about the icom curricula guidelines.[2014‐03‐28].http://museumstudies.si.edu/icom‐ictop/about.htm.
[4]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media technology network.[2014‐04‐02].http://aam‐us.org/resources/professional‐networks/media‐technology.
[5]museum computer netw ork.[2014‐04‐02].http://www.mcn.edu/.
[6]audiovisual and image and sound new technologies comm ittee.[2014‐04‐02].http://network.icom.museum/avicom/.(www.guayunfan.com)
[7]institute of m 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2014‐04‐02].http://www.im ls.gov/.
[8]media and technology comm ittee,a rchives and m useum informatics.[2014‐04‐08].http://www.musematic.net.
[9]archives and museum informatics.[2014‐04‐10].http://www.archimuse.com/.
[10]archives museum informatics.[2014‐04‐01].http://www.museumsandtheweb.com/conferences/.
[11]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2014‐03‐30].http://www.rcip‐chin.gc.ca/.
[12]european cultural heritage netw ork.[2014‐04‐10].http://db.re.fh‐koeln.de/.
[13]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2014‐04‐10].http://www.digitalmuseum.org.cn/.
[14]paul f.m arty.lis 5590:m useum informatics.[2014‐04‐12].http://marty.ci.fsu.edu/lis5590/.
[15]richard j.u rban,phd.lis490mul m useum informatics(u iuc).[2014‐04‐23].http://chi.cci.fsu.edu/person/rurban/teaching/lis490mul‐museum‐informatics/.
[16]harvard extension school.muse e‐130/w 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 nonprofit mission.[2014‐04‐23].http://www.extension.harvard.edu/courses/using‐technology‐support‐nonprofit‐m ission.
[17]iupu i.m useum studies@ iupu i.[2014‐04‐23].http://liberalarts.iupui.edu/mstd/.
[18]george brown goode(1851—1896年),最早提倡博物馆教育精神、并对博物馆界带来重大影响的美国学者。在19世纪末就曾提出“博物馆是大众教育的重要机构”。他呼吁改变传统的博物馆,提出“传统的博物馆应该被摒弃,必须从收纳古董的墓场,重组、转型成孕育思想的苗圃”。当代的众多博物馆已向激发公众学习兴趣、引导公众热爱学习等方面进行角色转换,纷纷设立了公众教育部门。
[19]sm ithsonian.how web 2.0 is changing the nature of m useum work.[2014‐05‐02].http://museum studies.si.edu/webcast_052110.htm l.
[20]sm ithsonian.“citizen science.[2014‐05‐02].http://museumstudies.si.edu/webcast_091510.htm l.
[21]icom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re for m useum studies.[2014‐05‐19].http://icom.museum/activities/icom‐international‐training‐centre‐for‐museum‐studies/.
[22]单霁翔.博物馆科学技术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南方文物,2013(2):8.
[23]中国博物馆协会网站.关于举办国际博协培训中心2014年秋季培训班的通知.http://www.chinamuseum.org.cn/a/xiehuigonggao/20140815/5460.html.[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