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首页 励志故事 储层沥青砂连续抽提法

储层沥青砂连续抽提法-凯发app官网登录

【摘要】:因此,对油砂进行连续抽提,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富集状态的油气组分,剖析这些组分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油气藏充注过程中的混源现象。为了进一步证实da14o1为混源油,作者在该油层取了一个井壁取芯油砂样,开展连续抽提实验。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达14o1类油为混源油的判断。
储层砂连续抽提法_混源油判识及其

2.2.4 储层沥青砂连续抽提法

储层沥青砂连续抽提法也是判识油气混源现象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在国内最初由潘长春(1997)提出。油砂连续抽提实验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早期注入到储层的油气组分,优先吸附在矿物的表面,而吸附在矿物表面的油气组分(束缚态组分)比储层孔隙中的油气组分(自由组态分)具有更多的早期注入的特征(靳广兴,2005)。因此,对油砂进行连续抽提,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富集状态的油气组分,剖析这些组分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油气藏充注过程中的混源现象。

谈玉明等(2003)对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的油砂进行连续抽提后发现,孔隙中自由态油气组分具有更多的未熟油气特征,而束缚态油气组分则具有成熟油特征,由此表明,该地区的油气具有混源作用,即早期注入成熟油气,晚期注入低熟油气。

白音查干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缘,是二连盆地川井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凹陷内可分为西部洼陷带、塔拉断阶带、白音断裂构造带、东部洼陷带和查干超覆带5个次级构造单元。由于东部洼陷带条件较差,目前勘探和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西部洼陷,达尔其油田位于西部洼陷的南缘斜坡。该油田原油物性变化很大,既有稀油,也有稠油和特稠油(谈玉明,2003)。研究表明,达尔其油田da12o1原油是一类原生的未成熟稠油,来源于浅部的下白垩统都红木组一段未熟和低成熟烃源岩。da2o1和 da14o2类成熟稀油则来源于深部的下白垩统组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烃源岩。da14o1类低成熟稀油则是一类混源油,由da2o1、da14o2类成熟稀油与da12o1类未成熟稠油混合而成。

为了进一步证实da14o1为混源油,作者在该油层取了一个井壁取芯油砂样(仅8.4g),开展连续抽提实验。先将样品碎至单颗粒状态,然后用二氯甲烷+(体积比93:7)抽提48h,获得自由态油气组分(da14-1a)。先用hcl处理抽提后的样品,将样品清洗后,再用hcl+hf与样品反应1h,使样品中的黏土类矿物及颗粒表层溶解,并能观察到样品中有类似于干酪根的产物出现。过滤、清洗样品,低温(<45℃)烘干后,用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93:7)抽提48h,获得束缚态油气组分(da14-1b)。再用前述柱层析族组分分离方法,从自由态和束缚态油气组分中分离出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表2-5)。

油砂样自由态油气组分(da14-1a)和束缚态油气组分(da14-1b)gc和甾烷、萜烷分布图具有明显的差异(图2-5)。特别是束缚态油气组分具有相对较低的ph/nc18比值和较高的c29甾烷s/(r s)、ββ/(αα ββ)比值。虽然束缚态与自由态组分都具有混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但束缚态组分具有更多的da2o1和da14o2成熟稀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自由态油气组分则具有更多的da12o1未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图2-5 油砂自由态组分da14-1a和束缚态组分da14-1b的gc、m/z 191和m/z 217质量图(据谈玉明等,2003)(www.guayunfan.com)

表2-5 达尔其油田油样、混合实验油样及油砂连续抽提组分物性和族组成(据谈玉明等,2003)

注:井壁取心油砂样自由态油气组分(da14-1a)和束缚态油气组分(da14-1b)含量为二氯甲烷 甲醇抽提物相对于油砂验(8.4g)的含量。

由此实验表明,da14o1油层早期注入的油气组分成熟度较高,并且地球化学特征与da2o1和da14o1稀油相似。晚期注入的油气组分成熟度较低,地球化学特征与da12o1稠油相似。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达14o1类油为混源油的判断。

在实际混源油判识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应用上述方法各有侧重,但更多的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对油气混源现象作出正确的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