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新世地层
1.横断山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和冰碛(qhgl)两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广泛分布于、、印度河及其支流ⅰ、ⅱ阶地和谷底。岩性为灰色、浅灰色砂层,常夹透镜状、似层状细砂或粉砂等。
2)冰碛(qhgl)
大量分布于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两侧现代前缘,形态上呈终碛堤和冰蚀谷中底碛。
冰碛物岩性为巨砾、砾、砂、亚砂土等的混合堆积物,基本无分选、磨圆。砾石多呈次棱角状,排列混乱无序,砾径差别大,几厘米到十几米均有。砾石表面可见冰蚀坑及擦痕。少量砾石表面具钙质膜。
2.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中上游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中上游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冰碛(qhgl)、冰水堆积(qhgfl)、湖积(qhl)、湖沼沉积(qhfl)和风积(qheol)6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广泛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ⅰ、ⅱ阶地和现代谷底和雅鲁藏布江上游,其他注入内陆湖的河流ⅰ阶地及谷底、内陆湖周围洪及大滩上。岩性为灰色、浅灰色砂砾石层,常夹透镜状、似层状细砂或粉砂等。
2)冰碛(qhgl)
大量分布于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两侧现代冰川前缘,形态上呈终碛堤和冰蚀谷中底碛丘陵。
冰碛物岩性为巨砾、砾、砂、亚砂土等的混合堆积物,基本无分选、磨圆。砾石多呈次棱角状,排列混乱无序,砾径差别大,几厘米到十几米均有。砾石表面可见冰蚀坑及擦痕,少量砾石表面具钙质膜。
3)冰水堆积(qhgfl)
大量分布于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两侧,往往分布于全新世冰碛外侧,形态上呈或滩地。岩性为灰白色细小的砾、砂等。成分与附近基本一致。
4)湖积(qhl)
零星分布于内陆湖周围湖积周围上,岩性为灰浅灰色粉砂质泥层与泥质粉砂层互层夹细砂、粉砂层,水平纹层理发育。
5)湖沼沉积(qhfl)
主要分布于内陆湖周围、区及部分河流中堰塞湖沼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细砂、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水平层理发育,常夹含砾砂层和层等。
6)风积(qheol)
零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中,呈风成新月形沙丘或沙堆。岩性以灰黄色细砂和粉砂为主,常具风成交错层理或斜层理。
3.羌塘高原内陆湖盆地地层分区
羌塘高原内陆湖盆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冰碛(qhgl)、湖积(qhl)、湖沼沉积(qhfl)、沼泽沉积(qhf)、沉积(qhch)和风积(qheol)7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全新世冲洪积层零星分布于注入内陆盆地的河流ⅰ级阶地、现代河床及洪冲积扇上。岩性为灰色、灰黄色砂、含砂砾石层、砂层,夹粉砂层,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以次棱—次圆状为主,砾石扁平面定向排列较明显。
2)冰碛(qhgl)
零星分布于盆地内山脉周围、现代冰川前缘,形态上呈终碛堤、底碛丘陵或侧碛垄。
冰碛物岩性为巨砾、砾、砂、亚砂土等的混合堆积物。砾石无分选、无磨圆。砾石多呈次棱角状,排列混乱无序,砾径差别大。成分复杂,具泥包砾现象。整体上不显层理。
3)湖积(qhl)
主要分布于内陆盆地内不同大小的湖盆地周围ⅰ级湖阶地上。岩性主要有滨湖相砂砾层和浅湖相粉砂、粉砂质粘土层为主夹滨湖相砂砾石层。
4)湖沼沉积(qhfl)
主要分布于内陆湖周围、沼泽区及部分河流中堰塞湖沼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细砂、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水平层理发育,常夹含砾砂层和泥炭层等。
5)沼泽沉积(qhf)
主要分布于内陆湖周围沼泽、河流堰塞沼泽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黄灰色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粘土层水平层理发育,有机质含量较高,常夹泥炭层等。
6)化学沉积(qhch)
主要分布于羌塘盆地北部和西部的内陆盆地周围或部分已干涸的湖盆地中。多在古湖区和现代部分湖区,形成盐碱滩或硼砂矿。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含石盐钙质泥层、灰白—白色含硼砂矿钙质泥层夹粉砂层等。
7)风积(qheol)
零星分布于内陆湖盆地周围,呈风成新月形沙丘或不规则状沙堆。岩性以灰黄色细砂和粉砂为主,常具风成交错层理或斜层理。
4.川西滇西藏东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
川西滇西藏东高山深谷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和冰碛(qhgl)两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怒江、、等河流的主流和支流ⅰ级与现代河床中。以砾石层为主,局部夹粉砂层,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较松散,砾石扁平面定向排列明显,并向上游方向倾斜,常具平行层理。
2)冰碛(qhgl)
零星分布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他念他翁山脉等现代冰川前缘,形态上呈终碛堤、冰蚀谷底碛丘陵或侧碛垄。
冰碛物岩性为巨砾、砾、砂、亚砂土等的混合堆积物,基本无分选、磨圆。砾石多呈次棱角状,排列混乱无序,砾径差别大。砾石表面可见冰蚀坑及擦痕。
5.东巴颜喀拉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东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冰碛(qhgl)、冰水堆积(qhgfl)、湖积(qhl)、沼泽沉积(qhf)、湖沼沉积(qhfl)和风积(qheol)7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大量分布于东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区、沱沱河、澜沧江上游及注入内陆湖的河流两岸ⅰ级河流阶地、现代河床或洪冲积扇上。以砾石层为主,局部夹粉砂层,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较松散,常具平行层理。
2)冰碛(qhgl)
零星分布于东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周围现代冰川前缘。地貌上为在保存完好的“u”形谷中呈侧碛垄、底碛丘陵和终碛堤,主要为灰黄色、土黄色泥质砂砾石、卵石、漂砾层,漂砾上可见到冰川擦痕,分选性极差,磨圆度以尖棱角状为主,无层理。
3)冰水堆积(qhgfl)
零星分布于东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周围。地貌上为全新世冰碛前缘的冰水冲积平缓台地。岩性主要为泥质含砂砾石层、砂层夹粉砂层,砾石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为尖棱角状,砾石扁平面排列略定向,但层理不发育。
4)湖积(qhl)
主要分布于东昆仑山和巴颜喀拉山区内陆湖盆周围ⅰ级湖积阶地或湖滩上。岩性多为滨湖相砂砾层和浅湖相粉砂、粉砂质粘土层为主夹滨湖相砂砾石层。(www.guayunfan.com)
5)湖沼沉积(qhfl)
主要分布于内陆湖周围、沼泽区及部分河流中堰塞湖沼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细砂、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水平层理发育,常夹泥炭层。
6)沼泽沉积(qhf)
主要分布于内陆湖周围沼泽、河流堰塞沼泽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黄灰色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粘土层水平层理发育,有机质含量较高,常夹泥炭层等。
7)风积(qheol)
零星分布于内陆湖盆地周围,呈风成新月形沙丘或不规则状沙堆。岩性以灰黄色细砂和粉砂为主,常具风成交错层理或斜层理。
6.柴达木盆地地层分区
柴达木盆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湖积(qhl)、沼泽沉积(qhf)、湖沼沉积(qhfl)、化学沉积(qhch)和风积(qheol)6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大量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周围现代河流洪冲积扇上。以砾石层为主,局部夹粉砂层,分选性较差,磨圆度次圆至次圆状,较松散,常具平行层理。
2)湖积(qhl)
零星分布于湖盆东部和北部湖滩上。岩性由黄褐色、青灰色砂砾石,粉砂,砂质粘土和淤泥组成,并伴生盐、和芒硝。沉积物成分由湖心向周边呈环带状变化:湖心部位以砂质粘土、淤泥为主,并含石盐、石膏等化学沉积;边部混合有冲积,碎屑较粗,以砂、粉砂为主,伴有细砾。
3)湖沼沉积(qhfl)
主要分布于盆地中湖沼区,周围多被风成砂掩盖。岩性为青灰色、灰黑色含很高的细砂,粉砂,砂质粘土,淤泥,夹有泥炭,局部有石盐和石膏夹层。地表茂盛,为牧民的良好牧场。
4)沼泽沉积(qhf)
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和北部的沼泽、河流堰塞沼泽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粘土层水平层理发育,有机质含量较高,常夹泥炭层、石盐和石膏层等。
5)化学沉积(qhch)
大量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较低洼地段,为封闭型内陆咸水湖沉积。岩性为黄褐色粉砂石盐层、芒硝层、石膏粉砂层,呈层状产出,以湖心厚度最大,向周边厚度变薄。
6)风积(qheol)
大量分布于内陆湖盆地内部及周围,呈新月形沙丘或不规则状沙堆、沙垄、沙梁,有的组成波状沙链。岩性以灰黄色细砂和粉砂为主,常具风成交错层理或斜层理。
7.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祁连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冰碛(qhgl)、冰水堆积(qhgfl)、湖积(qhl)、湖沼沉积(qhfl)、沼泽沉积(qhf)、化学沉积(qhch)和风积(qheol)8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大量分布于黄河及其支流和其他流入内陆湖的河流ⅰ级河流阶地及现代河床中。岩性以棕黄土黄色砂砾石层为主夹透镜状粉砂砂。
2)冰碛(qhgl)
零星分布于祁连山脉、拉脊山、青海南山等周围现代冰川前缘。地貌上常表现为底碛丘陵、终碛垄等垄岗状地形,岩性主要为灰黄色、土黄色泥质砂砾石、卵石、漂砾层,分选性极差,磨圆度以尖棱角状为主,无层理。
3)冰水堆积(qhgfl)
零星分布于祁连山脉、拉脊山、青海南山等周围。地貌上为全新世冰碛前缘的冰水冲积平缓台地或冰蚀谷滩地。岩性主要为泥质砂砾石层、含砾砂层,砾石分选性较差,磨圆度多为尖棱角状,砾石扁平面排列无规律。砂砾石层中常夹不规则状粉砂质团块。
4)湖积(qhl)
零星分布于青海湖等内陆周围ⅰ级湖积阶地和湖滩上。岩性为黄褐色、青灰色砂砾石、粉砂、砂质粘土和淤泥组成,少数伴生石盐、石膏和芒硝。
5)湖沼沉积(qhfl)
主要分布于内陆沼泽化湖盆地中。岩性为青灰色、灰黑色含腐殖质很高的细砂,粉砂,砂质粘土,淤泥,夹有泥炭,局部有石盐和石膏夹层。
6)沼泽沉积(qhf)
主要分布于湖盆地周围的沼泽、河流堰塞沼泽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粘土层水平层理发育,有机质含量较高,常夹泥炭层和石膏层等。
7)化学沉积(qhch)
零星分布于盆地,为封闭型内陆咸水湖沉积。岩性为黄褐色粉砂石盐层、芒硝层、石膏粉砂层。
8)风积(qheol)
零星分布于内陆湖盆地周围,呈风成新月形沙丘或不规则状沙堆、沙垄。岩性以灰黄色细砂和粉砂为主,常具风成交错层理或斜层理。
8.西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
西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山高原湖盆谷地地层分区全新世地层主要发育洪冲积(qhpal)、冰碛(qhgl)、冰水堆积(qhgfl)、湖积(qhl)、湖沼沉积(qhfl)、沼泽沉积(qhf)、岩(qhβ)和风积(qheol)8种沉积类型。
1)洪冲积(qhpal)
广泛分布于各级河流两侧的ⅰ级河流阶地及现代河床中。为灰黄色砂砾石层,厚5~20m不等,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较好,呈次棱角次圆状。常夹有透镜状细砂层或粉砂层,平行层理发育。
2)冰碛(qhgl)
零星分布于喀喇昆仑山脉、塔什山脉等周围现代冰川前缘。地貌上常表现为底碛丘陵、底碛平台、终碛垄等。岩性主要为灰黄色、土黄色泥质砂砾石、卵石、漂砾层,分选性极差,磨圆度以尖棱角状为主,无层理。冰碛物14c测年为(3 983±120)a、(3 522±117)a。
3)冰水堆积(qhgfl)
零星分布于喀喇昆仑山脉、喀什塔什山脉等周围。地貌上为全新世冰碛前缘的冰水冲积平缓台地或冰蚀谷滩地。岩性主要为泥质砂砾石层、含砾砂层,砾石分选性较差,磨圆度多为尖棱角状,砾石扁平面排列无规律。
4)湖积(qhl)
主要分布于萨利吉勒干南库勒等内陆湖周围ⅰ级湖积阶地和湖滩上。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细砂,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水平微层理发育,常夹含砾砂层和泥炭层、硝类等。
5)湖沼沉积(qhfl)
主要分布于郭扎错等内陆湖盆地周围沼泽化湖盆地中。岩性为青灰色、灰黑色含腐殖质很高的细砂,粉砂,砂质粘土,淤泥,夹有泥炭或石膏夹层。
6)沼泽沉积(qhf)
零星分布于湖盆地周围的沼泽、河流堰塞沼泽地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粘土质粉砂与粉砂质粘土互层,粘土层水平层理发育,有机质含量较高,常夹泥炭层。
7)(qhβ)
零星分布于阿什库勒盆地东侧,主要岩性为橄榄玄武岩及玄武质浮岩等,(锥)则极为新鲜,没有任何破坏。该期火山熔岩保存完好,保留了原始风貌,之上甚少风成物覆盖,前人所获同位素年龄为全新世。
8)风积(qheol)
零星分布于内陆湖盆地周围,呈风成新月形沙丘或不规则状沙堆、沙垄。岩性以灰黄色细砂和粉砂为主,常具风成交错层理或斜层理。